民生無小事,枝葉總關情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: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、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,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,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南京在就業、社會保障、醫療、養老、教育等領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,通過一條條民生政策、一件件民生實事,推動人民群眾的幸福感、滿意度不斷增強,書寫出了一份“有溫度”的民生答卷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南京民生工作邁上新臺階,全市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31089元,快速增長到2021年的66140元,同比增長112.7%,實現翻番;其中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12年高于城鎮常住居民,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。在此基礎上,南京市還兜牢固實社會保障安全體系,不斷提高困難群眾保障水平,全市低保標準從2012年的城市420-540元/月、農村370-520/月,提高到了2022年城鄉統一標準的1030元/月,位居全省前列。
就業是最大的民生。十年來,南京城鎮新增就業276.22萬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低位運行;2018年以來,全市新增大學生就業參保逾175萬人,引領大學生創業3萬余人,實現了穩就業、保民生。南京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主任韓小燕介紹:“(南京)開展‘1311’就業服務,面向各類重點群體提供針對性援助服務,全力以赴幫促大齡、低保、殘疾人等困難人員以及長期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實現就業。”
有其學,優其學。十年來,南京始終堅持在財政資金投入、公共資源配置等方面優先保障教育,全市幼兒園十年新增學位超13萬個,普通高中近年新增學位超3萬個,確保每一名適齡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利落實到位。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、市委教育工委委員戴興海:“我市省市優質園在園幼兒的比例提高到92.1%,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9.2%,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交流輪崗超過了2.65萬人次,更多的優秀老師來到家門口學校,尤其是鄉村學校?!?/span>
此外,十年來,南京還通過一條條民生政策的出臺,確保人民群眾“老有所養、病有所醫”。截至目前,南京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達824.92萬人,參保覆蓋率超99%。在養老工作方面,當前,南京正加快推進“時間銀行”、“喘息服務”等創新性養老工作的開展,不斷完善全市養老服務發展體系,塑造民生幸福標桿。南京市民政局局長蔣蘊翔:“把為老的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全面推進好,把失智老人照護中心運行好,同時我們還要兜牢民生底線?!?/span>